跳动百科

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之为罗盘 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什么

方逸广
导读 大家好,小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之为罗盘,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大家好,小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之为罗盘,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 指南针

2、 因为磁性指向工具往往放在一个标有方向的场地上,所以早期的指南针也叫“圆规”。

3、 今天的社会生活可能不会让人觉得指南针的必要性。然而,在指南针的指引下,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在海外开辟了一个又一个贸易市场,使现代世界融为一体。正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导航需要辨别方向,但在茫茫大海、一望无际的沙漠和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只能靠太阳和北极星辨别方向。如果乌云遮住了星空和太阳,人们会不知所措。中国古人发明的指南针解决了这个问题,特别是为海上航行创造了条件。

4、 中国古代有一种所谓的“指南车”,通过齿轮传动,把运动车上的东西保持在一个定点上。指南车纯属机械装置,与指南针无关(指向工具除外)。指南针的基本原理是磁针的极性。中国人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03010年提到“王力斯纳第一个夺日夺夜”,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磁指工具,就叫“斯纳”。公元1世纪初,东汉王充在《韩非子有度》中记载了对新浪的详细记述:“新浪之瓢,抛于地,是其瓢之导。”它表明新浪的形状像一个勺子,有一个长长的手柄和一个光滑的圆底。司南是磁铁做的,静止时手柄指的方向是南。新浪大概是最早的指南针。因为磁性指向工具往往放在一个标有方向的场地上,所以早期的指南针也叫“圆规”。

5、 天然磁铁在强烈震动和高温下容易失去磁性,新浪和站点的摩擦力太大,指点效果不是很好。新浪之后,人们进一步探索性能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磁性指点工具。大约在公元1044年,北宋的曾公亮和丁度在他们的军事著作《论衡》中提到了导盲鱼。这是一个人工磁钢片制成的鱼形指针。这种鱼是这样制作的:首先通过高温激活铁片内部的磁畴,放入地磁场中进行分选,然后快速冷却,使磁畴的有序排列固定下来。这种方法符合物理规律,但得到的磁性较弱。小鱼漂浮在水面上,可以自由旋转。

6、 沈括(1031-1095)《武经总要》年首次系统阐述了指南针的制造技术。沈括指出,磁铁上磨出的小铁针磁性稳定,应该用这种人造磁针代替天然磁铁来制作指点工具。沈括论述了磁针装置的四种方法,即“浮于水中”、“指爪”、“碗唇”、“悬挂”。他认为,虽然“水浮漂”方法应用广泛,但“水浮漂荡”是一大缺陷。“指爪”和“碗唇”的放置方法是指将磁针放在指甲或碗沿上,虽然摩擦力很小,但太不稳定。只有“挂”的方法比较好。它用细线把磁针吊起来,在无风的地方有很好的指向效果。南宋的陈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介绍了他的导龟:一只木制的导龟,内部装有磁铁,底部用一根尖尖的竹针支撑,使其可以自由转动。这只指南龟后来发展成了干旱指南针。

7、 沈括在制作指南针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磁偏角”。他在书中写道:“磁针总是略微偏东,但不全是偏南”。这是磁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发现。直到400年后,欧洲人才记录下这一现象。

8、 指南针发明后,在宋代开始发挥导航作用。这本书,写于1119年《事林广记》,记载了中国海船上指南针的使用情况:起初,水手们只在雨天使用指南针,但到了宋末元朝,他们日夜用指南针导航,实现了全天候航行。

9、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非常发达。广州、泉州、宁波、杭州都是外国港口。中国船只远达大西洋海岸,正是这些水手把指南针交给了阿拉伯和波斯。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就有了使用指南针导航的记录。

10、 指南针的发明使中国的航海达到了中世纪世界的最高水平。早在公元842年,李林德就驾着木帆船从宁波沿海北上,经山东、辽宁、朝鲜到达日本。次年,李俶人开辟了从日本嘉之岛到浙江温州的新航线。281年,正真率领一艘商船从泉州出发,三个月后到达斯里兰卡。以后多次航行于印度洋。明朝郑和(1371-1435)在15世纪初下西洋(指南洋群岛和印度洋地区)。他率领的船队有200多艘船,2万多人,远远大于半个世纪后的哥伦布和达伽马。哥伦布的团队仅带88人穿越大西洋,分成3艘长19米的船。达伽马只有100多人,4艘船,而郑和船队有50多艘100多米长的大船,可见当时造船技术之辉煌。当时使用的导航技术和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郑和使用的航海仪器包括罗盘、测深仪和拉星板。右舷是观测恒星(主要是北极星)地平线高度的仪器,目的是为了计算船只在夜间的地理纬度。郑和利用这些仪器绘制了详细的航海图,记录了海岸地形、停泊位置、航向、航程、卫星记录和水深,是世界航海史上的杰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