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屈原和端午节的简短故事

邢艳冠
导读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屈原和端午节的简短故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屈原和端午节的简短故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屈原和端午节的简短故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习俗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端午祭龙习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天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古老星象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时空观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7个星宿组成完整的龙形星象,称为“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

  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代表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天(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的爻辞“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在古老星象文化中,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日子,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恩施普也,龙德显扬

  天象“飞龙在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形成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压邪攘灾、祈福纳祥的礼俗,衍化成“端午节”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章转载自:多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