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三星堆又有重大发现 祖先这工艺绝了!

巩雁文   来源:

  【三星堆又有重大发现 祖先这工艺绝了!】

  三星堆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最新出土的文物中发现青铜器薄如纸,外表还保留了三千年前青铜器的原始色彩,让人称奇。

从2020年再次启动发掘至今,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进入收尾阶段。近期,7号坑就提取了许多“薄如纸”的铜片,在重器频出的三星堆内,显得尤为特殊。

  薄如纸 7号坑发现全新青铜器

  据介绍,在新发现的6个器物坑中,7号坑以小件器物为主,文物体量小,但精致程度绝不亚于其他几个坑。因此,“小而美”成了7号坑的存在方式。近期,7号坑就发掘出土了一件“铜器”,这件器物,只有巴掌大,但它的厚度,几乎与常用的A4打印纸相同,将“小而美”诠释到极致。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霍嘉兴:接近A4纸一样的薄度,非常薄的一个器物,这也是我们祖先工艺非常精美的一个见证。

  如果说薄如蝉翼,略显夸张,青铜片薄如纸,则恰到好处。据介绍,这件铜片,是今年3月5日在7号坑的东北角提取出土,所在位置,紧邻7号坑的“镇坑之宝”——龟背形网格状器。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黎海超:薄片状的这种青铜器往往韧性比较好,它经常是锻打成形的。

  专家介绍,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采用范铸工艺,也就是制作内外两层陶器模具,中空部分浇灌青铜溶液,冷却后形成青铜器。因此,铜器器璧较厚。采用范铸工艺制作的青铜器,在三星堆8个器物坑内均有大量发现。而7号坑,发现了大量的形态各异的青铜薄片,就格外引起考古专家的注意,因为,从青铜铸造角度,分析三星堆技术和其他区域间的异同,也是解码三星堆种种谜团的途径之一。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黎海超:我们现在初步肉眼判断,应该是锻打的这种工艺,后面我们还要对它做金相分析,看它的金相组织,来判断它是不是用锻打的这样技术成形的。

  薄如纸青铜器依然保留三千年前原色

  青铜器薄如纸,三星堆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惊喜。现在这件卷成一团的“铜器”还没展开,一旦展开,里面会不会有铭文或者其他符号?尤其值得期待。不过,它的外表,保留了三千年前青铜器的原始色彩,就足够让人称奇。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黎海超:一开始露出一点金色,觉得是不是金器,但是那种金色它不像黄金的那种,还是有明显不同的这种颜色的。所以清出来之后,看到是没有怎么锈蚀的这种状态,当时觉得还是很震惊的。

  我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铜、锡、铅三种金属的合金,先秦时期,人们称青铜为“金”或“吉金”,就因为其表面颜色大致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等。专家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青铜器,多为青绿色,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被腐蚀氧化后的结果。而三星堆7号坑这件“铜片”,埋藏三千多年,绝大部分未锈蚀,依然保留了三千多年前的原始色彩。

文章转载自: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