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香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赖婚,赖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为什么崔夫人三次赖婚: 《西厢记》中张生在普救寺邂逅貌美如花的官家小姐莺莺后,一见钟情,辗转反侧,日思夜想,寝食难安。
2、正巧,孙飞虎围了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老夫人忍耐之下出此下策,谁能解普救寺之困,就把莺莺许配给他。
3、张生巧献计,解除危机。
4、老夫人却让他们以兄妹相称,这是第一次赖婚。
5、后来张生高中后,郑恒从中挑拨,说他做了卫尚书家的女婿,老夫人一气之下,第二次赖婚,并将莺莺许配给了郑恒。
6、不久郑恒的诡计被识破,她又第三次赖婚,同意将莺莺嫁给张生,最终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7、 有人认为老夫人之所以赖婚,是因为门第观念的禁锢,看不起张生是个穷酸秀才。
8、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老夫人之所以第一次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是形势所逼。
9、勉强同意了这一建议,说:“此计较可。
10、虽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
11、这虽然可以说明老夫人有门当户对的观念。
12、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老夫人是在为莺莺的将来着想的。
13、如果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盗贼,以后怎么生活呀,莺莺的这一辈子就毁了!目前看来,能够献上良计的人一定有勇有谋,也算得上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14、更何况对莺莺有活命之恩呀!可是想想,如果真的一诺千金将莺莺草率的嫁给张生,这让她怎么向郑家交代,莺莺可是有婚约的人呀!再者说,这也是为了解决当下矛盾的权益之计。
15、果真有人能够化解危机,到时候再重金答谢吧。
16、 老夫人为了莺莺,思前想后。
17、莺莺却与张生暗中来往,私递书信,眉目传情,私定终身。
18、老夫人张生手无缚鸡之力,一个文弱书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19、怎么能够供养两个人的生活用度。
20、她深知美好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没有了金钱作支撑,怎么来稳定虚无的爱情。
21、所以以“三世不招白衣秀士”为由,要求张生上金赶考,考个功名回来迎娶莺莺。
22、这也是为了莺莺的将来着想,如果张生将来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们怎么生活。
23、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24、可是张生高中后却听说做了卫府的女婿,这让一个疼爱女儿的母亲怎么忍下这口气。
25、一气之下,就说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作罢,并为莺莺寻得一分好姻缘。
26、将莺莺许配给郑恒。
27、这次赖婚有几方面的原因。
28、其一,郑恒从中作梗。
29、其二,老夫人爱女心切,不忍心看着女儿被抛弃。
30、其三,莺莺对张生的不信任。
31、导致了老夫人的第二次赖婚。
32、 张生衣锦还乡,说明事情原委,这才解除误会,老夫人解除了莺莺与郑恒的婚约,莺莺与张生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33、这是第三次赖婚,这次赖婚也是为了莺莺的幸福。
34、当老夫人看清了郑恒的真面目之后,不顾姑侄情面,果断的与之解除婚约。
35、而张生对莺莺又是有情有义,高中后仍念旧情,没有背信弃义,回来迎娶莺莺。
36、不难看出张生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37、 老夫人的三次赖婚,虽然有浓厚的封建门第观念、封建富贵思想和封建伦常意识,这也不是她所能改变的,毕竟崔老夫人是封建社会里的小小的一个人,她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她周围的家长也是如此,这是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
38、在那样的时代,都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9、人们的思想都受到了封建等级观念的约束,她跳脱不了这种约束,这是阶级出身、封建教养带给她的局限性。
40、因为她本身不怎么看得上这个女婿,另外还有个莺莺指腹为婚的郑家公子。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