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怎么读】“蚍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很多人在阅读时会遇到这个字,不知道如何正确发音和理解其含义。本文将对“蚍蜉”的读音、释义及用法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蚍蜉”是汉语中的一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蚍”和“蜉”。这两个字均为形声字,整体用于形容一种小虫,常被用来比喻力量微弱却妄图对抗强大事物的人或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蚍蜉”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历史类文章中。因此,了解它的读音和意义对于提升语言素养有一定帮助。
二、表格展示
字符 | 拼音 | 注音符号 | 部首 | 总笔画 | 含义说明 |
蚍 | pí | ㄆㄧˊ | 虫 | 7 | 古代指小虫,常与“蜉”连用 |
蜉 | fú | ㄈㄨˊ | 虫 | 12 | 小虫,也指一种蚂蚁类昆虫 |
蚍蜉 | pí fú | ㄆㄧˊ ㄈㄨˊ | - | 19 | 比喻力量微弱而自不量力者 |
三、延伸解释
“蚍蜉”一词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后多用于比喻那些企图以微薄之力对抗强权或不可逆转之势的人。例如:“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意为:像蚂蚁一样去摇动大树,简直是可笑而不自量力。
四、结语
“蚍蜉”虽然不是日常常用词汇,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文内容。通过上述表格和解释,可以快速掌握“蚍蜉”的基本知识,避免在阅读中因生僻字而产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