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恶如仇的意思是什么】“疾恶如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坏人坏事非常痛恨,甚至到了如同仇人一般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正义感和道德立场,表示他对邪恶行为有着强烈的反感和抵制。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疾恶如仇 |
拼音 | jí è rú chóu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疾恶如仇,好善如渴。” |
释义 | 对坏人坏事非常憎恨,态度坚决,毫不宽容。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态度。 |
近义词 | 嫉恶如仇、深恶痛绝、痛恨入骨 |
反义词 | 宽容大度、与世无争、漠不关心 |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疾恶如仇”最早出自古代文献,用来描述那些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这类人通常在面对不公、腐败或邪恶时,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反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正义。
该成语多用于以下场景:
- 描述某人的性格特点(如: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
- 赞扬某人的道德品质(如:他疾恶如仇,深受群众爱戴);
- 表达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态度(如:我们应有疾恶如仇的精神)。
三、例句展示
1. 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从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2. 在工作中,他总是疾恶如仇,敢于指出问题所在。
3.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疾恶如仇的精神,就容易滋生腐败。
四、总结
“疾恶如仇”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坚持和对邪恶的厌恶。它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这种精神的人往往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文明的方向发展。
结语:
“疾恶如仇”虽是古语,但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有勇气站出来,做一个有原则、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