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山东的山西的山是指哪座山,山东山西的山是指哪座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 太行山
2、 山西,因生活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简称“晋”。山东,因居住在太行山东麓而得名,简称“鲁”。太行山山脉位于山西省和华北平原之间,垂直横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该山脉北起京西山,南至豫陕交界的吴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它从东北走向西南,绵延400多公里。它是中国地形学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界。
3、 太行山(北纬34 34 '-40 43 ',东经110 14 '-114 33 '),又称五星山、王牧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4、 6亿年前,太行山区是一片汪洋。后来地壳活动频繁,地面起伏,海水进退。海水退去,沼泽分布广泛,气候温暖湿润,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所以太行山区煤炭资源丰富。随后的地壳活动使太行山逐渐隆起。后来与东西向的华北平原断裂,形成太行东部的陡地貌和西部的缓地貌。
5、 大约240万年前,开始大规模膨胀,逐渐形成。早在28亿年前,太行山区就被海水淹没,沉积了极厚的碎屑岩、含铁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地层。受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的影响,该区古地层普遍遭受褶皱变质作用,并伴有断层和石英岩脉的侵入。到18亿年前,形成了混合岩化的结晶基底岩石。
6、 自18亿年前的吕梁运动以来,该区地壳进入差异升降阶段,导致海水往复进退,分别形成了中元古代台地沉积盖层和上覆的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纪地层。奥陶纪和二叠纪为含煤地层。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逐渐形成了太行山新华夏褶皱带,发展了太行山前的深大断裂带。
7、 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强烈隆起,山前的华北平原相对下沉。经过几百万年永恒的锤炼,太行山终于形成了。
8、 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丹河等河流切割山区。且多横谷,当地称之为“洪”,古称“太行八洪”,是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有井陉、临城、峰峰、柳河沟等著名煤矿。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断陷盆地。太行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边是黄土高原,东边是黄淮海平原。山区对夏季风有明显的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暴雨区。山区的东侧是一个强烈的地震活动带。
9、 太行山的地质基底是一个复式单斜褶皱。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1500 ~ 2000米。山前发育典型的冲积扇和冲洪积平原。从北到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沱山、阳曲山、王莽岭等山峰。山西高原东部大部分河流穿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在这里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流入黄河。
10、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的华北平原是落叶阔叶林带,西部的黄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两侧植被和土壤垂直带特征也有明显差异。
11、 太行山东西走向,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商旅要道。古代有著名的“太行八茎”。
12、 太行山北高南低
13、 太行山西翼与山西高原相连,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向平原转化。山上有许多雄伟的关隘,如河北的紫晶关,山西的娘子关,红梯关,壶关和天井关。
14、 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看到,太行山绝壁之间,“畏螺蛳壳,畏鸟蛋之石者,隔石墙如带”。经过研究,他指出:“这是过去的海滨,现在在大海以东近千里。“现代地质研究已经证实了他的结论。太行山峭壁间的螺蚌壳,显示了古生代地层中的腕足动物或软体动物化石。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