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出自《三国志》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或真实意图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连普通人都能看出来。这句话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 |
字面意思 | 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普通人都知道 |
引申含义 | 指某人的真实意图或野心已经公开,无法隐藏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些人企图掩盖真实目的的行为 |
二、历史背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昭的野心。当时,曹魏皇帝曹髦(高贵乡公)不满司马昭专权,试图夺回权力,但最终被司马昭所杀。此事之后,人们开始认为司马昭有篡位的野心,因此有了这句成语。
司马昭后来确实实现了篡夺魏国政权的目标,建立了晋朝,成为晋武帝的父亲。因此,“司马昭之心”也成为了“篡权夺位”的代名词。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讽刺某人行为隐秘却已暴露:如某人暗中策划阴谋,但大家早已看穿。
- 批评某人意图明显却不愿承认:如政治人物试图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
- 形容某事真相大白:如某事件的内幕被揭露,众人皆知。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关系 |
露骨 | 表现得很明显 | 类似,强调意图外露 |
明目张胆 | 做事公然无忌 | 稍有不同,强调行为大胆 |
藏不住 | 无法隐瞒 | 更口语化,与本成语相近 |
五、总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它揭示了人性中对权力欲望的洞察,也反映了社会对透明度和诚实的期待。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正视事实,不被表象迷惑。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资料和常见用法撰写,避免使用AI生成的通用句式,力求贴近自然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