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董宣原文及翻译】董宣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清官,以刚正不阿、执法严明著称。他因拒绝向权贵低头而被称作“强项令”,其事迹在《后汉书》中有详细记载。本文将对《强项令董宣》的原文进行梳理,并提供对应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人物及其精神。
一、
董宣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因性格刚直、不畏权势而闻名。他曾担任洛阳令,面对权贵的压迫毫不退让,甚至敢于当众处决违法的皇亲国戚。他的行为虽然触怒了朝廷,但也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与爱戴。董宣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坚守正义、不屈服于权势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刚正不阿”精神的典型代表。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董宣,字少平,陈留人也。 | 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的人。 |
少有节操,不事权贵。 | 他年轻时就有气节,不巴结权贵。 |
河南太守王涣闻其名,辟为功曹。 | 河南太守王涣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担任功曹。 |
宣常屏息不言,未尝有所请谒。 | 董宣常常沉默不语,从不主动请求或拜访。 |
后迁为洛阳令。 | 后来升任洛阳令。 |
时公主骄纵,多行不法。 | 当时公主骄横放纵,经常违法乱纪。 |
宣捕其家奴,杖杀之。 | 董宣逮捕了她的家奴,并将其杖责致死。 |
公主怒,诉于帝。 | 公主愤怒,向皇帝告状。 |
帝大怒,召宣,欲棰之。 | 皇帝大怒,召见董宣,想用鞭子打他。 |
宣曰:“臣奉法不阿,陛下奈何以私害公?” | 董宣说:“我依法办事,不偏袒私情,陛下为何要因私事损害公义?” |
帝曰:“强项令,不可屈也。” | 皇帝说:“这是个倔强的县令,不能屈服。” |
遂赦之。 | 于是赦免了他。 |
宣卒,百姓悲哭,号为“强项令”。 | 董宣去世后,百姓悲伤哭泣,称他为“强项令”。 |
三、结语
董宣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刚正不阿,也反映了东汉时期士人阶层对公正和法律的追求。他的“强项”精神,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与压力时,应坚持原则,不为外力所动。通过了解《强项令董宣》的原文与翻译,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价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