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简介说明】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略决战之一,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一役,也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全面崩溃。
淮海战役规模宏大、参战兵力众多,作战区域横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份,历时两个多月,最终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告终。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约55.5万人,其中包括大量精锐部队,极大削弱了国民党军的主力,为后续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淮海战役关键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战役名称 | 淮海战役 |
时间 | 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
地点 | 以徐州为中心的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地区 |
参战方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vs 国民党军(主要为“剿总”刘峙部) |
指挥官 | 解放军:粟裕、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国民党:刘峙、杜聿明等 |
战役阶段 |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48.11.6—12.15):围歼黄百韬兵团 第二阶段(1948.12.16—1949.1.6):围歼黄维兵团与杜聿明集团 第三阶段(1949.1.7—1.10):攻占徐州,歼灭残敌 |
战役成果 | 歼灭国民党军约55.5万人,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
历史意义 | 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加速了全国解放进程 |
淮海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离不开解放军在战略部署、群众动员、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卓越组织能力。同时,战役中广泛发动群众,实行“一切为了前线”的政策,使得前线战士得到了充足的物资支持,极大地提升了战斗力。
此外,淮海战役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实践,体现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运用,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之一。
总之,淮海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