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箧是什么意思】“箧”是一个较为文言的汉字,现代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它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书面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箧”的含义及其相关用法,本文将从字义、用法、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字义总结
“箧”是形声字,由“竹”和“契”组成,本义是指一种小箱子或竹制的容器,多用于存放贵重物品或书籍等。在古代,“箧”常用来比喻藏书或珍藏之物,也常出现在诗词或典故中。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qiè |
部首 | 竹 |
笔画 | 14画 |
本义 | 小箱子,多为竹制,用于盛放物品 |
引申义 | 藏书、珍藏之物;比喻收藏的内容 |
常见用法 | 文言文中常用,现代较少使用 |
二、用法与搭配
“箧”多用于文言文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以下是常见的用法及搭配:
用法 | 示例 | 解释 |
名词 | “书箧” | 指装书的小箱子 |
动词 | “藏于箧中” | 把东西放进箱子里保存 |
比喻 | “怀瑾握瑜,藏于箧中” | 比喻有才德之人隐而不发 |
典故 | “开箱见箧” | 出自《左传》,指打开箱子查看内容 |
三、常见词语举例
以下是一些与“箧”相关的词语,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用法:
词语 | 含义 | 出处/示例 |
书箧 | 装书的箱子 | 古代文人常用 |
箱箧 | 泛指各种箱子 | 《史记》中有记载 |
箧笥 | 竹制的箱子 | 多用于古代文献 |
开箱见箧 | 打开箱子看内容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四、总结
“箧”是一个典型的文言字,主要表示小箱子或用于收藏物品的容器。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文、诗词或文学作品中仍有一定出现频率。理解“箧”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文言字词,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