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鹬相争渔翁得利原文解释】一、说明
“蚌鹬相争,渔翁得利”是一则源自《战国策》的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在双方争斗中,第三方坐收其利。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因争夺利益而引发冲突,最终却让旁观者或第三者获利的情景。
故事中,一只河蚌张开壳,一只鹬鸟想要啄食它,两者互不相让,结果被渔夫轻易捕获。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领悟到:争斗往往带来损失,而冷静观察、适时行动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二、原文与解释对照表
原文内容 | 现代汉语解释 | 寓意与启示 |
蚌方出曝,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 河蚌刚刚露出水面晒太阳,鹬鸟飞来啄它的肉,河蚌立即闭合,夹住了鹬鸟的嘴。 | 描述了鹬和蚌之间的争斗场景,双方互不退让。 |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晴,无水,无蚌。” |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晴,没有水,就没有河蚌。” | 鹬试图威胁河蚌,逼迫它松口。 |
蚌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归,无日,无鹬。” | 河蚌回应:“你今天不走,明天也不回去,没有你,就没有我。” | 河蚌也在威胁鹬鸟,强调自己的存在对鹬的重要性。 |
于是,渔父得而并禽之。 | 最终,渔夫将它们一起捉住。 | 第三方(渔夫)趁鹬蚌相争时,轻松获得利益。 |
寓意 | 在争斗中,旁观者往往能获取最大利益 | 提醒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执,保持冷静,避免成为“渔翁”。 |
三、结语
“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应学会权衡利弊,避免陷入无意义的争斗。只有保持理智和远见,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