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之鹤原文意思】“不舞之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吾与安石(谢安)游,常谓此君非俗人。今观其言,真不舞之鹤也。’”原意是指一只不会跳舞的鹤,比喻人有才德但不为人所用,或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
一、
“不舞之鹤”原本是形容一只不会跳舞的鹤,后来引申为比喻那些有才能却不被重用的人,或是指那些虽有才华却不愿随波逐流、不合群的人。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强调的是人的独特性和高洁品格。
在古代文学中,“不舞之鹤”常用来形容那些清高自持、不趋炎附势的士人形象,表达对这种人格的欣赏和敬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舞之鹤 |
出处 | 《世说新语·容止》 |
原意 | 指不会跳舞的鹤,比喻有才德而不被重用的人 |
引申义 | 比喻才华出众但不得志、清高孤傲之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物性格或处境,带有褒义 |
文化内涵 | 表达对高洁人格、独立精神的赞美 |
现代使用 | 常用于文学、评论或评价他人时,表示对一个人独特气质的认可 |
三、结语
“不舞之鹤”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更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坚守本心,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