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典故一诺千金是在说谁】“一诺千金”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信守承诺,其价值胜过千金。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源自西汉时期,讲述的是一个讲诚信、重义气的英雄人物。
一、一诺千金典故来源
“一诺千金”最早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文中记载了西汉时期的著名人物——季布。他以重诺言、讲信用著称,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得到一百斤黄金,也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因此,“一诺千金”便成为形容人守信的成语。
二、一诺千金是在说谁?
根据典故,“一诺千金”是专门用来形容季布这个人。他是西汉时期一位非常重视信誉的人,即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承诺,因此被后人所敬仰。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守信重诺,一言之诺价值极高。 |
出处 |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
典故人物 | 季布 |
原文出处 |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成语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讲信用、有担当。 |
现代意义 |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做人要言而有信。 |
四、结语
“一诺千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依然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季布的故事虽已过去两千多年,但他的精神依旧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