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示”是一个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字,其含义丰富,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将从“示”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
“示”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显示、表现: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的显露。
2. 指示、告诉:表示对他人传达信息或指示。
3. 祭品、供品:古代祭祀时放置于神前的物品。
4. 给……看:表示让某人看到某物或某事。
5. 示范、表率:表示作为榜样或引导。
这些意义在不同文献中均有体现,尤其在《左传》《论语》《史记》等经典文献中较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
字义 | 释义 | 示例句子 | 出处 |
显示、表现 | 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的显露 | “天子不言,而天下皆知其意,此之谓示。” | 《庄子·大宗师》 |
指示、告诉 | 对他人传达信息或指示 | “王使太宰嚭以币告于诸侯曰:‘吴国将有大灾,天命也,不可避也。’”(注:“示”作“告”解) | 《左传·哀公七年》 |
祭品、供品 | 古代祭祀时放置于神前的物品 | “祭则受福,不祭则不示。” | 《礼记·郊特牲》 |
给……看 | 表示让某人看到某物或某事 | “示我以天道,使我知天命。” | 《诗经·小雅》 |
示范、表率 | 表示作为榜样或引导 | “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故能为天下之表仪,而示民以义。” | 《荀子·非相》 |
三、结语
“示”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字,其含义随语境变化较大。理解“示”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翻译古文。无论是作为“显示”、“指示”,还是“祭品”、“示范”,都体现了古人语言的精炼与深意。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掌握“示”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