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为什么坠毁了】天宫二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座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发射升空,主要承担空间科学实验、技术验证等任务。然而,在2019年7月,天宫二号在完成既定任务后,按照计划主动离轨并最终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殆尽。那么,天宫二号为何会“坠毁”?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分析。
一、天宫二号的基本情况
项目 | 内容 |
发射时间 | 2016年9月15日 |
任务周期 | 约18个月 |
轨道高度 | 约393公里 |
主要任务 | 科学实验、技术验证、航天员驻留 |
最终状态 | 2019年7月主动离轨,坠入大气层 |
二、天宫二号“坠毁”的原因分析
1. 任务结束,按计划退役
天宫二号的主要任务在2017年底基本完成,包括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开展多项科学实验等。任务结束后,中国航天局决定对其实施主动离轨,避免成为太空垃圾,确保地球轨道安全。
2. 燃料不足,无法维持轨道运行
空间站类飞行器需要不断进行轨道调整,以抵消地球引力带来的轨道衰减。天宫二号在任务期间消耗了大量推进剂,后期燃料不足以维持长期稳定运行,因此选择主动脱离轨道。
3. 避免成为太空垃圾
如果不进行主动控制,天宫二号可能会在数年后自然坠落,其残骸可能对地面造成威胁。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中国航天部门选择了可控再入的方式,确保其坠落在预定海域。
4. 为后续空间站建设让路
天宫二号是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做技术储备的试验平台。随着天宫二号任务完成,中国开始集中资源建设“天宫”空间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天宫二号的退役。
三、总结
天宫二号的“坠毁”并非意外事故,而是经过精密计算和规划后的主动离轨行为。它的退役标志着中国在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成功完成,也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不仅保证了航天活动的安全性,也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结语:
天宫二号的“坠毁”是航天工程中常见的“退役”方式,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熟与规范。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的逐步建成,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精彩的太空探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