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城西百尺楼全诗翻译】《烽火城西百尺楼》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边关将士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守卫边疆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以下是对该诗的全文翻译及。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 翻译 |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望断故园秋。 | 在烽火城西的高楼上,黄昏时分我久久凝望,思念着故乡的秋天。 |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 边塞的风沙飘荡,难以穿越;遥远的边地,一片苍茫,何处还有人烟?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将士们在战场上生死未卜,而将军帐中的美人却还在歌舞享乐。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大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上升,黄河上落日圆润如轮。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请你问问东流的江水,离别的愁绪,它能比得上多少呢? |
二、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王昌龄(唐代) |
体裁 | 五言律诗 |
主题 | 边塞生活、战争残酷、思乡之情 |
情感基调 | 凄凉、沉郁、忧国忧民 |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语言凝练,对比强烈 |
经典名句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三、创作背景简述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但当时边疆战事频繁,他本人也曾亲身经历过边塞生活。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边关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不恤将士、只顾享乐的不满。诗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尤为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不公与社会的冷漠。
四、思想内涵
本诗不仅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也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对比将士的牺牲与权贵的享乐,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结语:
《烽火城西百尺楼》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边塞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富有力量。它不仅是对边塞生活的写实,更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