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一、
《晏子谏景公》是《晏子春秋》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讲述了齐国大夫晏子(晏婴)劝谏齐景公不要滥用民力、体恤百姓的故事。通过晏子的智慧和忠言,反映出他为国为民、敢于进谏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儒家“仁政”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
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君如水,民如舟”,形象地说明了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晏子以水与舟的关系类比君主与民众,指出若君主不能善待百姓,百姓就会像水一样将君主“颠覆”。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
二、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齐景公的时候,连续下了三天的雪,天气还没有放晴。 |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上,曰:“吾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堂上,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在自己吃饱的时候知道别人饥饿,在自己温暖的时候知道别人寒冷。” |
“今吾虽饱,岂忘人之饥乎?” | “现在我虽然吃饱了,难道会忘记别人的饥饿吗?” |
于是召太官而告之曰:“今日晏子食不肉,衣不帛。” | 于是召集厨师告诉他说:“今天晏子吃饭不吃肉,穿衣不用丝帛。” |
太官对曰:“晏子食粝饭、饮水,以瓜菜为脯。” | 厨师回答说:“晏子吃的是粗粮、喝水,用瓜菜当肉吃。” |
公曰:“嘻!寡人之过也!” | 景公说:“啊!这是我的过错啊!” |
于是解裘而与之,曰:“子其食之,以谢寡人之过。” | 于是脱下自己的狐皮大衣送给晏子,说:“你吃了它,来感谢我犯的过错。” |
晏子辞曰:“臣闻之,君使臣,臣事君,以义。今君之赐,已厚矣,臣不敢受。” | 晏子推辞说:“我听说,君主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应当以道义为本。如今您赐予我这么丰厚的东西,我不敢接受。” |
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敢食。” | 景公说:“先生不肯接受,我也就不吃了吧。” |
于是命左右取酒肉以赐晏子,晏子乃食。 | 于是命令左右拿酒肉赏赐给晏子,晏子这才吃饭。 |
三、文章主旨与启示
本文通过晏子与齐景公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以下几点:
1. 体察民情:晏子提醒景公要关注百姓的疾苦,不能只顾自身享乐。
2. 以身作则:晏子生活简朴,不贪图富贵,体现出君子的品德。
3. 君臣之道:君主应有德行,臣子应尽忠职守,两者相辅相成。
4. 治国理念:强调“以民为本”,只有关心百姓,才能稳固国家。
四、结语
《晏子谏景公》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哲理的历史文献。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治国思想,至今仍对现代社会的治理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