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食汤饼的译文】“东坡食汤饼”是苏轼(字东坡)在《东坡羹颂》中提到的一段关于他日常饮食的文字,反映了他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原文虽短,但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
“东坡食汤饼”出自苏轼的《东坡羹颂》,主要描述了他在贬谪期间,以简单的食材制作汤饼(一种面食),并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与满足。文中通过描写煮汤饼的过程,表达了他对清淡饮食的欣赏,也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从容与洒脱。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东坡居士自黄州徙汝州,过金陵,见秦太虚,曰:“吾昔在黄州,贫不能具肉食,日煮饼为餐。” | 苏轼从黄州迁到汝州,路过金陵,见到秦观,说:“我以前在黄州时,穷得买不起肉吃,每天只煮面饼当饭。” |
| 今老矣,尚能作此,然不复如昔之精妙耳。 | 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做这个,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做得好了。 |
| 予尝谓:‘世间有三味,一曰味,二曰香,三曰色。’ | 我曾经说过:“世间有三种味道,一是味道,二是香气,三是颜色。” |
| 汤饼之味,淡而有味;其香,清而不烈;其色,白而润泽。 | 汤饼的味道,清淡却有味;它的香气,清新而不浓烈;它的颜色,洁白而滋润。 |
| 故吾每食之,未尝不欣然。 | 所以我每次吃它,都不曾不感到高兴。 |
三、理解与感悟
“东坡食汤饼”不仅是一篇关于食物的短文,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豁达的心态,用最简单的方式找到生活的乐趣,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自然、朴素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味”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美味不在于奢华,而在于心境的平和与食物的本真。
四、结语
“东坡食汤饼”虽短,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是对一种食物的描述,更是苏轼人生境界的写照。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饮食文化,也能感受到苏轼那种“安贫乐道”的人格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