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所立刘协史称什么】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他在朝中掌握大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废黜了当时的皇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刘协即位后,实际上成为董卓的傀儡,史称“汉献帝”。这一事件在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央政权的进一步衰落,也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埋下伏笔。
一、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外戚与宦官争权,导致政局动荡。董卓趁机率兵进入洛阳,掌控朝政。他废黜少帝刘辩,拥立年幼的刘协为帝,以此加强自己对朝廷的控制。虽然刘协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完全受制于董卓。
二、刘协的历史地位
刘协在位期间,虽为皇帝,却始终处于被操控的状态。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继续把持朝政,刘协依旧无法摆脱傀儡的命运。直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真正掌握了实权。刘协最终在曹操的控制下度过余生,直至去世。
三、总结与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刘协 |
| 即位时间 | 公元189年 |
| 退位时间 |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
| 在位年数 | 31年 |
| 年号 | 初平、兴平、建安等 |
| 父亲 | 灵帝刘宏 |
| 原身份 | 陈留王 |
| 被废帝 | 刘辩(少帝) |
| 实际掌权者 | 董卓、李傕、郭汜、曹操 |
| 史称 | 汉献帝 |
四、结语
董卓所立的刘协,史称“汉献帝”,是东汉末年最具代表性的傀儡皇帝之一。他的存在不仅是董卓专权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中央集权的彻底崩溃。刘协虽有帝王之名,却无帝王之实,最终在曹操的控制下度过了悲惨的一生。这一历史事件也成为三国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