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怎么用】“顿首”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礼仪用语,常用于书信、奏章或正式场合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与谦卑。在现代汉语中,“顿首”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正式文书、文学作品或古文研究中仍可见其身影。本文将从“顿首”的含义、使用场景、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顿首”
“顿首”原意为“叩头”,是一种非常恭敬的行礼方式。古人行礼时,先跪下,然后头触地,称为“顿首”。后来,“顿首”逐渐演变为一种书面表达,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谦逊,常用于书信结尾。
二、“顿首”的使用场景
| 使用场景 | 具体说明 |
| 古代书信 | 多见于古代官员、士人之间的往来书信,如奏折、书信等。 |
| 文学作品 | 在古文、诗词中作为礼貌用语出现,增强文章的庄重感。 |
| 正式公文 | 某些传统公文或官方文书可能保留这一用法。 |
| 现代特殊场合 | 如婚礼、祭祀、书法题跋等,偶尔用于表达敬意。 |
三、“顿首”的常见用法示例
| 示例句子 | 说明 |
| “臣某某顿首再拜,谨奏陛下。” | 古代奏折中的典型用法,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恭敬。 |
| “某顿首拜上,敬请钧鉴。” | 用于书信中,表示对收信人的尊重。 |
| “此致,顿首。” | 简洁的书信结尾,表达敬意。 |
四、“顿首”与其他敬语的区别
| 敬语 | 含义 | 使用程度 |
| 顿首 | 表示极端恭敬的叩头礼 | 非常正式,多用于古代 |
| 再拜 | 重复行礼,表示更加恭敬 | 常见于古代礼仪 |
| 谨启 | 表示谨慎地开启信件,表达敬意 | 比“顿首”稍缓和 |
| 伏惟 | 表示低头思考,带有谦卑之意 | 多用于奏章或书信开头 |
五、如何正确使用“顿首”
1. 了解语境:只有在正式、庄重的场合才适合使用“顿首”,日常交流中应避免。
2. 注意搭配:通常与“再拜”“谨启”“敬上”等词连用,形成完整的书信格式。
3. 避免滥用:现代汉语中“顿首”已较少使用,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不宜随意使用。
总结
“顿首”是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场合仍有其独特价值。掌握其正确用法,不仅有助于理解古文内容,也能在写作中增添一份古典韵味。建议在使用时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得体、恰当。
附:顿首使用简表
| 用法 | 场景 | 示例 |
| 顿首再拜 | 古代奏折 | 臣顿首再拜,谨奏陛下 |
| 顿首拜上 | 书信结尾 | 某顿首拜上,敬请钧鉴 |
| 此致,顿首 | 简短书信 | 此致,顿首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顿首怎么用”,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