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与浪漫风格,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一、
《峨眉山月歌》共四句,描绘了诗人夜泊江上,仰望峨眉山上的明月,思绪随月光飘向远方的情景。诗中通过“峨眉山月”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朋友的怀念之情。
全诗如下: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诗文解析
| 句子 | 解析 |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描写秋天夜晚的峨眉山,月亮只露出一半,显得清冷而宁静。 |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月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波逐流,表现出月色与江水交融的美景。 |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诗人夜间从清溪出发,前往三峡方向,暗示旅途的遥远与孤独。 |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却因路途遥远无法相见,只能顺江而下,心中充满惆怅。 |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诗中“峨眉山月”、“平羌江水”等自然意象,营造出空灵幽远的意境。
2. 情感真挚: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结构紧凑:全诗四句,层层递进,由景及情,过渡自然。
4. 语言简练:用词朴素,但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豪放飘逸,擅长运用夸张和想象,作品如《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广为流传。
五、结语
《峨眉山月歌》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境,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