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纳豆激酶的科学家是谁】纳豆激酶是一种具有强大溶栓作用的蛋白酶,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它最早是在日本的发酵食品“纳豆”中被发现的。关于纳豆激酶的发现者,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日本科学家须见洋行(Hiroshi Kunita),他在1987年首次从纳豆中分离出这种酶。
一、总结
纳豆激酶是由日本科学家须见洋行于1987年首次发现并分离出来的。该酶因其强大的纤溶活性,被广泛研究用于改善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以下是关于纳豆激酶发现的相关信息汇总:
二、纳豆激酶相关资料表
| 项目 | 内容 |
| 发现时间 | 1987年 |
| 发现地点 | 日本 |
| 发现者 | 须见洋行(Hiroshi Kunita) |
| 首次发现的物质 | 纳豆 |
| 酶名 | 纳豆激酶(Nattokinase) |
| 主要功能 | 溶解血栓,促进血液循环 |
| 应用领域 | 心血管疾病预防、抗凝血、改善血液黏稠度 |
| 分子特性 | 蛋白酶类,由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产生 |
| 研究意义 | 推动天然抗凝血药物的发展,提供替代传统抗凝药物的新选择 |
三、背景补充
须见洋行在研究纳豆的过程中,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溶解血栓的能力。他通过实验验证了纳豆中的某种酶能够有效分解纤维蛋白,这一发现为后续纳豆激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许多科学家对纳豆激酶的结构、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其成为天然健康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成分之一。
四、结语
纳豆激酶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认识,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须见洋行作为这一重要发现的先驱者,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探索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