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守信的原文和翻译】在古代文献中,“范式守信”是一个体现诚信与承诺精神的经典故事。该故事出自《后汉书·范式传》,讲述了东汉时期士人范式与张劭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坚守诺言、不食言的高尚品格。下面将对“范式守信”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便于读者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内容
> 范式字巨卿,少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一日,共别于洛阳。式曰:“后二年当还,当以某日到君家。”劭曰:“某日可耳。”遂别去。后二年,式果如期而至,适劭母死,葬毕,乃见劭。劭曰:“吾前日梦子来,今果至。”式曰:“吾亦梦子来,故来也。”遂共语,终日而别。
二、现代汉语翻译
>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与汝南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一起在太学读书,有一天,他们在洛阳分别。范式说:“两年后我一定会回来,会在某一天到你家。”张劭说:“那一天是可以的。”于是两人告别。两年后,范式果然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张劭家。这时张劭的母亲刚刚去世,正在安葬。安葬完毕后,张劭才见到范式。张劭说:“我前几天梦见你来了,今天果然到了。”范式说:“我也梦见你来了,所以才来。”于是两人畅谈了一整天,最后才分别。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后汉书·范式传》 | 
| 主角 | 范式(字巨卿)、张劭(字元伯) |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结为好友 | 
| 核心事件 | 范式承诺两年后赴约,最终如约而至 | 
| 人物品质 | 范式重诺守信,张劭重情重义 | 
| 故事寓意 |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古人重视承诺的价值观 | 
四、文化意义
“范式守信”不仅是古代士人之间友情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中“信”这一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信誉比财富更重要,真正的友情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讲信用、守承诺,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通过这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了解“范式守信”的原文与翻译,还能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