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病历的正确步骤】在医疗纠纷或争议发生时,封存病历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能够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正确封存病历不仅有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还能为后续的司法鉴定或调解提供可靠的依据。以下是封存病历的正确步骤总结。
一、封存病历的正确步骤总结
1. 确认封存原因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或其家属认为病历存在缺失、篡改或不完整的情况,可申请封存病历。
2. 提出书面申请
患者或其代理人需向医疗机构提交书面申请,说明封存的原因及要求。
3. 医疗机构核实情况
医疗机构应在收到申请后及时核实情况,并决定是否同意封存。
4. 双方共同参与封存
封存应由患者(或其代理人)和医疗机构共同进行,确保过程公开透明。
5. 封存方式
病历应使用专用封条密封,并加盖医院公章,必要时可拍照或录像记录封存过程。
6. 签署封存记录
双方应在封存记录上签字确认,注明封存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
7. 保存与管理
封存后的病历应由医疗机构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拆封或修改。
8. 解封与使用
如需解封,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由原封存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二、封存病历流程表
| 步骤 | 内容说明 | 责任人 |
| 1 | 确认封存原因 | 患者/家属 |
| 2 | 提交书面申请 | 患者/家属 |
| 3 | 医疗机构核实情况 | 医疗机构 |
| 4 | 双方共同参与封存 | 患者/家属 + 医疗机构 |
| 5 | 使用专用封条密封 | 医疗机构 |
| 6 | 签署封存记录 | 双方签字 |
| 7 | 妥善保存病历 | 医疗机构 |
| 8 | 解封需双方协商 | 医疗机构 + 患者/家属 |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规范地完成病历的封存工作,保障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透明度,同时也为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