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拼音】“负隅顽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困境中仍然坚持抵抗、不轻易投降的行为。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拼音、含义、用法及例句等内容。
一、
“负隅顽抗”出自《左传》,原意是指敌人在被包围时,凭借险要地形进行顽强抵抗。现代多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仍不愿放弃、继续抵抗的态度。其拼音为 fù yú wán kàng,其中“负”表示依靠,“隅”指角落,“顽抗”则是顽强抵抗的意思。
此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描写敌对势力或对手的固执和不屈。在日常交流中,也可用于形容某人面对挑战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负隅顽抗 | 
| 拼音 | fù yú wán kàng |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 含义 | 在困境中顽强抵抗 | 
| 出处 | 《左传》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语境 | 
| 近义词 | 坚持抵抗、死守 | 
| 反义词 | 投降、认输 | 
| 例句 | 敌人虽已陷入绝境,但仍负隅顽抗,不肯投降。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中,“负隅顽抗”适用于描述对手或敌人在劣势下仍不放弃的情况,如战争、竞争等场景。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导致表达不清。同时,由于其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语境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负隅顽抗”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