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是甚么意思】“感同身受”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经历的深切理解和共情。虽然字面上看似“感觉和对方一样”,但实际含义并非如此。它更多地表示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与理解,而非真的体验到相同的感受。
一、
“感同身受”原意是指“心里所感受到的,就像亲身经历一样”。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他人遭遇的理解和同情,尤其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痛苦时,自己能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的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感同身受”并不是指自己真的经历了同样的事情,而是强调一种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感同身受 |
| 拼音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 字面意思 | 心里所感受到的,就像亲身经历一样 |
| 实际含义 | 对他人遭遇的理解和共情,而非真正经历相同的事情 |
| 使用场景 | 表达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同情或支持 |
| 常见误用 | 认为“感同身受”就是“自己也经历了同样的事” |
| 正确用法示例 | “听到他失去亲人后,我感到感同身受。” |
| 错误用法示例 | “我感同身受他的痛苦,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可能误导听者以为你真的经历过) |
三、使用建议
- 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感同身受”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 若想表达自己确实有相似经历,可以改用“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等更准确的表达方式。
- 避免将“感同身受”与“设身处地”混为一谈,两者虽相近,但侧重点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感同身受”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正确使用有助于增强沟通中的共情力,避免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