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事件是什么】“129事件”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简称,通常指的是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北平(今北京)爆发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这一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学生运动,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事件背景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企图进一步吞并中国。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平的学生们率先发起了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抵抗日本的侵略。
二、事件经过
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学的学生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学生们遭到军警的镇压,多人受伤甚至被捕。尽管如此,这场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事件影响
-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学生运动成为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起点。
-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 推动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如八路军、新四军等。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事件名称 | 129事件 |
| 时间 | 1935年12月9日 |
| 地点 | 北平(今北京) |
| 主体 | 北平学生 |
| 背景 | 日本侵略加剧,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
| 目的 | 抗日救亡、反对内战 |
| 结果 | 学生被镇压,但引发全国抗日浪潮 |
| 影响 |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促进中共抗日力量发展 |
五、结语
“129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它不仅是一场学生运动,更是一次民族觉醒的象征。通过这次事件,中国人民更加认识到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