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声屏息解释是什么】一、
“敛声屏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非常安静、紧张或专注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尤其在描写人物情绪或环境氛围时使用较多。
该成语由“敛声”和“屏息”两个部分组成。“敛声”意为收敛声音,不发出声响;“屏息”则是指抑制呼吸,保持静止。两者结合,形象地表达了人在极度紧张、害怕或专注时的反应状态。
在实际使用中,“敛声屏息”多用于描写场景中的寂静,或者人物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紧张心理,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用法示例 | 情感色彩 | 近义词 | 反义词 |
敛声屏息 | 收敛声音,抑制呼吸,形容极度安静或紧张的状态 | 出自《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 | 他站在门口,敛声屏息,生怕惊动了屋内的人。 | 紧张、肃穆 | 谨言慎行、屏气凝神 | 喧闹、放肆 |
说明 | 该成语强调的是声音和呼吸的完全控制,体现了一种高度的专注或恐惧 | 无固定出处,多用于文学描写 | 描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紧张心理或环境的寂静 | 表达一种庄重、严肃的情绪 | 屏气凝神、噤若寒蝉 | 喧宾夺主、喧哗不止 |
三、结语
“敛声屏息”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种紧张、安静或专注的氛围。在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绪和场景。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