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鹅口疮,又称“雪口”,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虽然不是严重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进食和营养吸收。
一、鹅口疮的定义
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口腔炎症,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类似奶渍,但无法擦除。其名称来源于病变部位的外观与鹅的口腔颜色相似。
二、病因与诱因
| 因素 | 说明 |
| 真菌感染 | 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 |
| 免疫力下降 | 如婴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或成人免疫力低下时易发 |
| 抗生素使用 |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正常菌群平衡 |
| 奶瓶、奶嘴不洁 | 感染可通过不洁器具传播 |
| 母乳喂养不当 | 母亲乳头感染可能传染给婴儿 |
三、症状表现
| 症状 | 描述 |
| 口腔白色斑块 | 多见于舌面、颊黏膜、上颚等处 |
| 疼痛或灼热感 | 吞咽时可能感到不适 |
| 婴儿拒食 | 因疼痛而拒绝吃奶 |
| 发热 | 在较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轻度发热 |
四、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白色斑块进行初步判断
-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或显微镜检查
- 病史询问:了解是否有近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状况等
五、治疗方法
| 类型 | 方法 | 说明 |
| 局部用药 | 制霉菌素溶液、克霉唑药片 | 直接涂抹患处 |
| 口服药物 | 氟康唑(需医生指导) | 用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情况 |
| 保持清洁 | 定期消毒奶瓶、奶嘴 | 防止再次感染 |
| 增强免疫力 | 补充营养、保证睡眠 | 提高身体抵抗力 |
六、预防措施
- 保持婴儿口腔清洁
- 奶瓶、奶嘴定期消毒
- 母亲乳头在哺乳前后应清洁
- 避免滥用抗生素
- 注意饮食均衡,增强体质
七、总结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口腔感染,尤其在婴幼儿中较为多见。虽然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进食和生长发育。日常护理、保持卫生以及合理用药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如有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