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想非非想什么意思】“非想非非想”是一个佛教术语,出自《阿含经》中关于四禅八定的描述。它指的是修行者在达到极高层次的禅定状态时,既不执着于“有想”,也不落入“无想”的境界,是一种超越了“有”与“无”二元对立的微妙状态。
这一概念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极为清净、寂静、无分别心的意识状态,是修行者在深入禅修后所体验到的一种超然境界。
“非想非非想”是佛教中对一种高级禅定状态的描述,属于“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状态介于“有想”和“无想”之间,既不是完全的思维活动,也不是彻底的无念,而是处于一种极其微妙、清净、无分别的状态。这种状态被认为是修行者在脱离欲界、色界之后进入无色界时的一种境界,是通向解脱的重要一步。
表格说明:
| 概念 | 解释 |
| 非想 | 不执着于“有想”,即不陷入具体的思维或意识活动。 |
| 非非想 | 也不落入“无想”,即不完全断绝一切意识活动。 |
| 非想非非想 | 一种介于“有想”与“无想”之间的状态,是高度清净、无分别的禅定境界。 |
| 来源 | 出自《阿含经》,属于佛教四禅八定中的“非想非非想处定”。 |
| 修行意义 | 是修行者在禅修过程中达到的高阶状态,接近解脱的边缘。 |
| 特点 | 清净、寂静、无执着、无分别、超越二元对立。 |
结语:
“非想非非想”不仅是佛教修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过程中,不应被极端的观念所束缚,而应学会在“有”与“无”之间找到平衡与超越。


